泥灸的正确使用方法,你知道吗?
艾灸疗法是通过中医正确的辨证诊断,可以明确疾病的性质、病因和病机,对相应的经络腧穴采用正确的补泻法和正确的灸法,效果显着。 因此,中医有形神之美。
防范措施:
1、温灸时,先灸左侧,后灸右侧。
2、灸器点燃后不宜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,以免接触皮肤时温度过高,引起灼伤。如果时间过长可以让温度讲下来再使用。
3、使用两到三条艾条后,艾灸器的控制口上会有温热的艾灸脂,要用毛刷清洁,保持艾条通畅。
4、熄火时,只需按下上弹簧部分,将艾灸器倒置,使艾灸棒滑入管内,停留10秒后熄灭。
5.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洗手或用冷水洗澡。
泥灸告诉我们的“信号”
热的:一般敷几次后,感觉经络通畅,身心放松,发烧,说明身体健康或趋于健康。
不热:如果感觉不到热或者敷了很久才热,说明寒性太重。敷的次数越来越多,寒气会慢慢排出,感觉越来越热。
滚烫:在正常操作的前提下,如果感觉太热,敷了几分钟就受不了,说明局部瘀血严重,气血不畅,热量无法消散。这时候你要缩短每次涂泥的时间,根据实际情况慢慢延长。
热辣:泥灸中有生姜、白芥子等中药成分。前期使用时有发热感是正常的。一般敏感的皮肤都会有火辣辣的感觉。此外,还表现为湿气重,热气黏稠,产生辣热感。
过敏:如果是暂时的痒,就不适合泥灸;如果敷泥时一直痒,那是因为风邪,热逸,产生了痒的感觉;如果泥灸后出现红点等过敏反应,说明过敏体质,不适合泥灸。
疼痛:施泥灸后疼痛是一种病灶反应。泥灸刺激自身对正气和邪气的抵抗,正邪相交,互为退让,产生疼痛或疼痛加重反应。通过泥灸,致病因素逐渐消除,疼痛逐渐消失。
湿气:汗越来越清,说明寒气重;汗液黏稠,说明湿气重;汗液浑浊发黄,说明有炎症。泥灸前后喝温水,补充自身水分。
颜色:泥灸的地方有白点或白斑,说明是病灶;皮肤黑,说明体内毒素比较多
来源:互联网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